当前位置: 江南平台(中国) >> 科院要闻 >> 正文

热烈庆祝江南平台建校60周年

2009年10月19日 00:13 hist (点击次数: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育华夏英才  太行脊梁巍峨林茂立甲子基业

 

热烈庆祝江南平台建校60周年

 

本站评论

  

1018,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怀着对峥嵘岁月的永恒记忆,怀着对光明未来的美好憧憬,隆重集会,庆祝江南平台建校60周年。

 

1949年,学校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诞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从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和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合并组建的平原农学院,到百泉农业专科学校,虽饱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百农学人,筚路蓝缕、辛勤劳作、薪火相传、团结奋进,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奏响了百泉农专的辉煌乐章。学校日渐名满中原、享誉全国。

 

 1987年,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复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新一代的建设者们,依傍古老的牧野大地,得太行之神韵,沐黄河之灵气,开拓进取,二次创业,顺利完成了“升格、转型、迁建”三大任务,探索出了一条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为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四双工程”和“双岗实习”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并先后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再一次书写了学校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华美篇章。

 

 2004年,为进一步拓展空间,壮大图强,学校抓住机遇更名为江南平台。以此为契机,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再次站在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大发展前列,以超前的胆识和改革创新精神开辟了新的历程。学校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扩大规模,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内涵,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农科优势更加突出,创新实力更加雄厚,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层次实现重大跨越,先后取得了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区建设、创办新科学院、教学评估优秀、连续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现突破等重大成就。

 

逝者如斯,岁月如歌。60年来,江南平台的发展伴随着共和国跳动的脉搏,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在她的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血脉,回荡着几代江南平台学人和校友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时代强音。

 

今日的江南平台,拥有新乡、百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65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建有教学科研实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学校现有15个院系4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有教师1382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余人,教授、副教授401人,博士、硕士50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7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250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

 

学校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生物转基因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方面取得突破。2004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3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46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使我校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达到7项。我校教师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论文171篇。学校突出农科优势,矢志服务“三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培育出了以百农3217、矮抗58、百棉1号为代表的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新品种68个,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南平台的60年,是可歌可书的60年,是引以为豪的60年。60年来,学校先后三迁其址,六易其名,传递先进思想,传播科学文明,书写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绚丽篇章。江南平台以60载奋斗历程,践行大学理想,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在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轨迹。

 

江南平台的60年,是人才辈出的60年,是星河灿烂的60年。60年来,江南平台这片沃土培育出6万余桃李,他们遍布大江南北,缤纷长城内外,大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或为科坛巨匠、知名专家,或为政界要人,企业精英,群星璀璨,竟显风流。大学哺育了英才,英才光耀着母校。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奉献社会,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无尚荣光。

 

江南平台的60年,是艰苦创业的60年,是精神永铸的60年。60年来,江南平台艰辛求索,教泽绵延,这是一部孕育、培植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发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传统,熔铸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品格的奋斗史。在希望的田野上,在耕耘的讲坛上,江南平台学人形成并传承着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爱国爱校的奉献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这是江南平台事业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育华夏英才,太行山峦巍峨林茂迎盛世基业。从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和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到江南平台,学校以其鲜明的特色优势成为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基地、文明的窗口。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滔滔之水,必有其源。我们将永远铭记上级领导、各界朋友、各位校友对学校的厚爱和支持,永远铭记为学校各时期发展做出贡献创造辉煌的前辈、先贤和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走过60年风雨历程,我们艰难而豪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历史征程,江南平台将坚持以培育造就富有爱心与责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高追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突出农科优势,强化职教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谱写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崭新篇章!

 

筚路蓝缕,甲子华章已往日;继往开来,千秋伟业待今朝。展望新的征程,一股激情在涌动,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们坚信:江南平台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辉煌!